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
索 引 号: 72892774-9/2022-0018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 公开日期: 2022-11-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9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11-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


浙金管提〔2022〕40号


倪晓娟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作为提案主办单位,会同省经信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浙江证监局等会办单位,认真对照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和保就业的主力军。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强化政金企协作沟通,聚集金融服务资源,为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3月末,我省470家“小巨人”企业中有贷款的企业207家(占比44%),贷款余额170.5亿元,户均贷款余额8239.1万元;2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有贷款的企业1421家(占比66.9%),贷款余额1085.8亿元,户均贷款余额7640.9万元。

(一)加强政策协同,出台相关支持文件。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关于金融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涉及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多“策”并举助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一是开发专项银行信贷产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推出“专精特新贷”,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农行省分行、建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提供此项服务,如嘉兴平湖农商行推出“共富•专新贷”特色信贷产品,给予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门的信贷产品额度和利率支持;浙商银行针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科创企业推出“高速、高额度、高质量”的信用贷款产品支持,大额融资审批时间最快可缩短至一周内。二是研发科技类保险产品,持续完善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推进建立保险费率浮动机制,扩大承保范围。推动保险机构创新开发知识产权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产品质量责任保险、专利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三是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单户担保、再担保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平均担保费率保持在1%以下。四是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依托重点科创园区、重点产业孵化器和创新中心等,推动“专精特新”园区贷、集合债、科创债等金融产品创新,鼓励担保机构提供增信。五是在全国率先试点知识产权质押线上登记,支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实现质押登记实时办理和T+1出证。首批纳入39家银行机构,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截至2022年3月末,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198.25亿元,同比增加78.63亿元,增幅达65.73%。

(三)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加大资本市场服务对接。一是加大企业股改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印发《2022年“凤凰行动”工作要点》,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我省企业股改和上市培育重点清单,支持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三级培育体系,会同各交易所和中介机构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二是加大股权投资力度。积极发挥省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鼓励私募基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发挥好私募投资价值发现、价值培育的市场功能。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开展“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远期权益”等股债联动业务。三是实施企业上市“一件事”集成办理,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股改和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抓住机遇实现境内外上市,特别是北交所上市。四是加大证券化融资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提高债券、支持证券化等产品承销服务水平,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银行间和交易所融资,推动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落地浙江。截至2022年3月末,我省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共33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四)运用数字化赋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推动浙里企业上市集成服务“凤凰丹穴”系统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两侧两端应用开发工作,通过系统应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对接资本市场所需的政策服务、专业服务、政务服务、资源对接服务等线上集成服务。二是发挥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融资对接功能,梳理建立“专精特新”重点贷款政策,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符合要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给予央行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三是推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迭代升级,加快在全省推广“浙里贷”应用场景。协同多部门,推出资质申报一键办、企业融资一键达、政策信息一键通的数字化服务,依托政府公共数据,提高科技企业获取金融贷款的获得感。

(五)加强部门协作,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一是发挥金融顾问制度优势,落实落细《关于在全省实施金融顾问制度的指导意见》,动员全省金融机构深化金融“三服务”活动,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服务范围。目前,全省142家机构共推荐省市县三级金融顾问1695位,组建27个工作组(室)。金融服务触角已延伸到基层,省市县三级金融顾问通过分组方式不定期为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二是省级相关部门强化沟通,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项服务。如省经信厅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线上培训会,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专精特新普惠行”线下活动19场,会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举办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对接活动;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指导金融机构开展“百地千名行长专精特新千企行”活动等等。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单位,落实落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部门间协同作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优化金融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大金融赋能力度,提升金融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一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开展“专精特新贷”,为企业降本减负。对符合要求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央行资金支持,鼓励银行机构优先予以信用贷款等金融支持。探索银行保险专营机构运作模式,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打造专业化团队。二是加大保险保障力度,按照“积极探索、重点推进”的思路,推动“专精特新”保险稳健发展,重点发展首台(套)保险业务,推动保险机构拓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业务。三是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加强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入。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首贷、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提高奖补比例。

(二)持续加大上市培育力度。一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持续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推动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建立“专板对多层”挂牌机制,打通转板挂牌公司进入北交所上市的绿色通道。二是发挥股权投资培育赋能作用,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撬动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向“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申请战略类项目。三是大力开展企业上市“一件事”集成办理,提升企业上市政府涉企事项办理的便捷度。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给予资金补贴,针对企业在A股或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鼓励各地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四是支持优质企业证券化融资,强化对“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探索通过证券化产品盘活企业知识产权等各类无形资产,为初创型、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拓低成本融资渠道。

(三)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一是持续发挥数字化平台服务作用,利用好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企业服务平台的功能,全力推进“凤凰丹穴”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让更多企业分享数字化改革的成果。二是大力开展金融“三服务”活动,落实落细《关于在全省实施金融顾问制度的指导意见》,组织省市县三级金融顾问,开展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专项活动,帮助更多企业对接金融资源,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应用水平,防范资金风险。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提升科创人才小贷服务,推出人才专项贷。优化科创人才担保业务模式,提升人才担保服务。促使更多科创人才愿意留在浙江、服务浙江。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2年6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