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
索 引 号: 72892774-9/2021-0069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 公开日期: 2021-12-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67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2-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

浙金管提〔202151


秦旺仁增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676号提案《营造健康普惠金融生态 助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已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金融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局经认真研究,并结合省大数据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浙江证监局以及杭州市政府的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营造健康普惠金融生态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浙江蓬勃发展,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力量。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显示,浙江普惠金融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户数、续贷效率等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

(一)注重数据驱动,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困局。为打造开放共享信息平台,不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浙江银保监局建立了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业务量突破1.3亿万元,惠及企业108万余家;对接完成授信3600亿元,惠及企业8.3万家。二是优化整合数据资源,建设金融专题库。浙江银保监局依托省公共数据平台建设金融专题库,通过整合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省发展改革委等54个数源部门437张数据表、7940个字段,共计11亿条数据,支持批量业务场景落地。三是建立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建立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融资对接功能和央行资金模块作用,向省市县三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定向推送信息,进一步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惠企的精准度和直达性。2020年,累计对接企业5.8万余家,解决企业融资需求7400亿元

(二)争取先行先试,不断提升金融科技水平。近年来,浙江积极争取开展各类试验试点工作,在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标准建设和金融科技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积极向国家争取并获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以试点为契机持续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截至目前,33个试点项目均已上线运行,在融资畅通、便民惠民、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完成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2018年,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在浙江启动了为期两年的金融标准化创新建设试点,我省起草的《企业基本存款账户服务指南》立项行业标准,《移动金融服务 客户身份鉴别指南》、《移动金融服务 条码支付安全》等立项ISO国际标准项目,另有多个优秀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也已发布。三是有序推动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结合实际,兼顾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争取并推动杭州市成为全国第二批6个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之一,目前首批5个项目已成功入盒测试,第二批4个项目也已通过审核对外公示。

(三)创新服务模式,不断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大力推广“贷款码”。以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小微企业云平台为支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帮助市场主体在线提交需求,选择意向银行,搭建融资“绿色通道”,实现精准对接、“码上融资”。形成了银行当天安排客户经理、3个工作日内联系贷款申请人、5个工作日内完成授信审批手续的“135”服务机制,大幅缩短融资链条,有效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二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以科技手段精准对接供应链金融需求,强化部门协同,打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形成“核心企业(平台)+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畅通。截至2020年末,浙江辖内银行为484家供应链核心企业、9193家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融资1670亿元。

(四)加强科技赋能,不断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创新金融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一是注重线上拓展,延伸服务辐射半径。通过探索非接触金融服务、移动金融服务和远程金融服务等,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如兰溪农商行推进“无感授信、有感反馈”的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程,为全市327个行政村完成普惠授信,覆盖面达到100%;民泰银行开展离行金融服务,2020年通过PAD共计发放贷款24.6万笔,贷款发生额275.5亿元;台州银行视频柜员”24小时为企业办理转账、贷款线上申请、贷款合同线上签约等业务。二是注重流程整合,智能升级服务模式。通过搭建智能营销平台、探索智慧柜员服务和数字化放贷等,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如民泰银行通过智能营销平台实现27%以上的精准营销触达,有效降低获客成本60%;泰隆银行将18个常见业务搬迁至新柜面系统,业务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66秒;绍兴银行借助智能决策模型,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授信审批及贷款发放。三是注重核心供给,助推关键领域金融产品数字化创新。通过聚焦三农、聚焦场景,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如稠州银行以“整村授信”模式为基础开发上线“乡村振兴贷”线上化产品,已累计为32.5万户村民提供白名单预授信;邮储银行以招投标工程项目和国税纳税情况为场景,推出工程信易贷和信贷税务模式,获取白名单客户10万户。

(五)注重智能防控,不断推动金融科技风控模式升级运用科技手段持续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可负担性。一是实施智能化风险防控,控制不良率水平。如稠州银行推进瓯闪贷”“税易贷安心贷等多个小微线上化产品风控模型,2020年小微线上化产品累计申请4.9万笔,累计批准金额28.9亿元,不良率仅0.32%。二是加快线上线下模式协同,提升风险处置效率。如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对接地方法院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凤凰金融智审系统,诉讼周期从线下诉讼的6个月缩短至1个月。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作用,推动构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谋划打造数智金融先行省,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构建“金融大脑”,全面推动金融与产业、企业、公共等数据集成,打造数智金融先行省。一是谋划建设“凤凰丹穴”应用,打造以直接融资为主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与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共同构成全方位的企业融资“线上服务市场”,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二是打通省市县(市、区)三级数字化平台,推动各地落实区域金改系统化推进机制,开展具有属地特色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增强省市两级平台合力三是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业务形态、丰富服务渠道,吸引各大金融机构在浙江设立数据中心、网络中心,深化新兴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拓展数字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的应用场景。四是进一步会同各数源部门按需归集金融相关数据,全面推动金融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数据、公共数据集成共享,对已归集的数据加强数据治理确保共享数据的质量。

(二)着眼试验试点成果转化,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一是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总结提炼试点经验,推广优秀试点产品,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业务形态、完善产品供给、丰富服务渠道、拓展应用场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金融标准创新建设为契机,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发及应用率先建立金融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探索设立金融科技指数ETF产品。三是深入推进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总结第一批项目试点经验,稳妥开展第二批项目入盒测试,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穿透性、专业性,实现对创新行为全生命周期的包容审慎监管

(三)加强科技元素注入,推进金融机构持续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速金融科技统筹布局,提升产品多元化、特色化,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全面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持续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投放力度,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进一步深化“贷款码”推广应用,在功能迭代升级、用好用活平台上持续创新,探索通过加载企业信用报告、首贷户信用评分、个体工商户精准画像等增值服务,助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推动金融机构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协同企业深化合作,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为供应链优化升级提供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区域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

(四)创新发展区域市场,力推资本要素高效直达。持续推动我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选择15-20个经济强县、3-4个设区市开展企业上市分层梯度培育试点,加快与全国性证券市场实现互联互通,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增股份制挂牌企业1500家,培育科创型小微企业1万家。支持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深入开展证监会区块链建设试点,充分发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科创助力板作用,加快推进普惠服务基地建设,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

感谢您对我省金融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162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