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476号提案的答复 | ||||||||||||
发布日期:2020-10-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 | ||||||||||||
浙金管提〔2020〕49号 贲圣林等9位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476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和浙江新兴金融中心建设资金及要素保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深入剖析了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和浙江新兴金融中心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以“五个进一步”为核心抓手的工作建议,对推动浙江新兴金融中心、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发展金融科技,大力推进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建设 2019年5月,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印发《浙江省新兴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省发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杭州市政府联合编制发布《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专项规划》,我局联合省级有关部门、杭州市政府大力推进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建设,并成立新兴金融中心专项工作小组,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营造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根据《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专项规划》,统筹构建空间布局高水平、产业发展高层次、服务能力高品质的“一核一轴两路多点”体系,推进全域联动,市、县(市、区)联动共建共享,围绕钱江新城二期,启动打造杭州金融城;推动以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平台发展,制定路线图、任务书和进度表,共同擘画核心技术、基础设施、集成应用等产业地图。二是全面实施“钱塘金融人才”专项引才工程。制定人才生态37条及实施细则,推动获取国际“三类”金融资格证书奖励措施落地,支持金融科技企业人才纳入补贴范畴。三是招引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杭州市。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世界银行共同支持建设的全球数字金融中心成功落户杭州市江干区,杭州市高度重视项目落户和建设工作,2019年拨付1000万元专款用于世行全球数字金融中心项目建设保障工作。四是开展理论研究。联合《财经》杂志组建“中国金融硅谷—杭州样本”课题组,走访金融科技企业及产业园32家,编撰发行《迈向数字经济的杭州金融科技》,首次系统化、理论化地梳理了杭州金融科技产业现状、挑战和机遇,为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奠定坚实基础。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案例征集活动,精选评审案例32个,集纳编印《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案例汇编》,构建可复制、可推广项目库。 (二)下好发展金融科技的“先手棋”。一是鼓励引导机构积极参与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省内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参与金融云和分布式架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终端金融应用、基于智能身份认证的金融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网点体系建设等研究试点,借助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线下支付应用、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机银行智能服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金融服务等33个项目,正式获人总行等国家6部委批复列入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二是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升金融科技水平。鼓励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机构等通过组建金融科技事业部、设立独立子公司、与金融科技企业开展战略性合作等方式,提升金融科技研发应用水平。如财通证券携手蚂蚁金服共同推进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的应用能力,旨在打造一流数字生态券商。三是积极推进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与科技深度融合,探索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如省工行利用大数据推出小微企业智能征信平台和智惠贷,创新推出“e抵快贷”;省建行积极探索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已累计完成福费廷链上交易500余笔,金额339亿元;浙商银行2017年在业内首创应收款链平台,将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数字凭证”;省农信联社建设“丰收科创云”,为省内81家法人行社提供科技创新支撑。人保财险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出“安全工厂”项目,平安财险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出“DRS鹰眼系统”。四是经过多方共同努力,4月下旬杭州市获人总行批准,成功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6个城市之一。 (三)助推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发展。一是支持蚂蚁金服参与人总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杭州开展的金融标准化研究,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改造传统业务和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标准化能力,并取得初步成效。二是推广网商银行“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开发推广“云抵贷”“税金贷”等线上微贷产品。三是网商银行与受托机构、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共同组成一个联盟链,将底层基础资产的全部账务信息和资金信息上链,联盟链的参与机构可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随时查询。截至目前,该行共通过区块链技术转让信贷资产70亿元。四是大力支持连连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合作,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连通公司,目前央行已正式受理连通公司的开业申请。五是发挥创投机构集聚优势,2019年杭州市有超过50%金融科技企业获得过一轮以上的融资,其中蚂蚁金服获得了14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单笔私募融资,趣链科技得到了国内最大规模区块链领域融资。 (四)推动浙江移动支付之省建设。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启动移动支付之省建设。经省政府同意,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2年)》和《2019年浙江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工作任务清单》,成立了由27个省级有关部门和机构组成的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工作组,明确工作目标及各单位职责。二是推动移动支付各领域普及应用。指导并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功能应用,实现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在移动支付APP上的签发。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推广移动支付方式办理银行卡助农服务,截至2019年末,全省共有7085个服务点开通了移动支付办理银行卡助农服务,占服务点总数的37.45%,确定首批5个“移动支付应用示范县”。三是创新移动支付技术应用。不断推进生物识别、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指导中国银联及多家银行在第六届互联网大会期间联合发布“刷脸付”产品。在医疗领域创新试点“医后付”项目,截至2019年末,已有2999个客户签约“医后付”。四是推动移动支付国际化发展。出台全国首个《浙江省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2019年,全省共办理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1178亿元,同比增长14%。 (五)建设金融服务综合平台。一是浙江银保监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等部门,充分运用全省“数字经济”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牵头承建全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归集的数据可覆盖70%以上的信贷调查环节所需信息,有效提升信贷服务效率,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特别是在全国率先通过“总对总”模式实现在线查询、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变更和注销业务等功能。二是建设“杭州e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杭州金投等国有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抓手,打造“杭州e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末平台已入驻银行机构46家、担保机构20家,注册企业34105家,成功撮合融资供需4577笔,总授信金额124.6亿元。 (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一是建设全省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体系,初步实现了与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省公共公用信息平台等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建立了省、市、县(市、区)三级协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金融风险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排查、早处置。二是强化金融科技风险防控,发布金融APP风险问题的通报。针对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用户等问题,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着重针对隐私协议、权限授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信息安全等四大关键领域进行整治,积极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是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化解移动支付领域风险。对3家涉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机构开展调查,督促相关机构落实整改。配合公安机关破获3起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案件,冻结涉案资金1.82亿元。开展支付机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资金返还试点,累计向受害人返还资金78万元。四是加强外部数据合作风险提示。督促银行保险机构严格评估数据合作中金融科技公司经营资质和安全服务能力,有效审查外部数据来源合法性,规范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引入流程制度,完善数据主体授权方式,防范金融科技合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和声誉风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推进杭州国际金融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建设。一是健全组织架构,联合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支持杭州市成立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暨国家级金融科技试验区创建领导小组,构建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会商机制,加强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统筹协调、融合推进。二是加强省市部门金融科技工作协同,成立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进工作组,对试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深化银行保险机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为发展方向,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浙江经验,助力推进浙江新兴金融中心和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三是探索组建杭州金融科技发展联盟,集合金融科技领域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及科研院所,汇聚信息安全、法律、财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机构,为金融科技创业者和创业创新提供保障。 (二)加大政策保障支持。一是指导杭州市金融办加快制定打造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若干政策,整合现有涉及金融科技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杭州金融科技产业配套服务扶持体系,明确实施单位,界定相关职责。推动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细化举措,建立产业扶持会商机制,形成政策扶持合力。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支持作用,联合杭州市政府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杭州市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同时,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对拟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收购外地上市公司的金融科技企业,分层分类落实资金支持。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省金融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实施,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支持和培育力度。深入实施“钱塘金才”计划,开展金融科技人才高峰建设行动,遴选20名领军型人才、100名新锐型青年人才,建立杭州市金融科技人才英才库。 (三)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风险防范。一是开展“先行先试”保障。在人总行统筹下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监管试点,探索运用信息披露、社会监督、标准化、监管科技等手段,统筹好监管和服务的关系,规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流程,摸索更具穿透性、专业性的新型创新监管工具,营造健康开放的金融科技新生态。二是以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为底线,指导银行保险等机构处理好创新与安全的平衡,加强金融科技风险分析研判,增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三是加强应用风险排查,推动金融客户端软件(APP)备案全覆盖,依托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体系强化质量管理,防范化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潜在风险,保障金融科技合规有序发展。四是推进全省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三期建设,进一步优化监测的数据模型,提高预警信息的精准度,努力做到精准有效防控。四是全面实施《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推进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与处置、金融产业促进等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与发展金融科技相适应的良好法治环境。 (四)发挥国资平台引领作用。通过省金融控股公司持有金融企业国有股权,并充分发挥浙江省金控企业联合会作用,进一步推动金融要素集聚,在工作体系上,纵向协同全省50家金控类公司,横向协同22家参控股单位,依托浙江省金控企业联合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工作模式上,依托总部优势和机构优势,紧密协同一批战略合作机构,系统化金融资源,促进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发挥20亿元省创新引领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培育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等领域企业的发展。 (五)增强杭州国际金融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吸引力。开展专题宣传推介,多维度、多视角宣传以“一湾”钱塘江金融港湾、“一城”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一省”移动支付之省、“多区”多区域金融改革为框架的新兴金融中心建设,以及政策扶持举措、区位优势等,形成浓郁的建设氛围,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机构集聚。同时,依托论坛、会展、推介活动等平台不断发出“浙江/杭州声音”;建设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弘扬金融文化,传递金融知识,讲好“浙江金融 ”故事。 感谢你们对推进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0年6月18日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